古代避雷針長什么樣呢?
古代避雷針長什么樣?
雷電,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。雷電一般產生于對流發(fā)展旺盛的積雨云中,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,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。在尖端放電現象,放電過程中,巨大帶電云體的高速相向運動產生的巨大碰撞釋放的能量、加上巨大電荷放電釋放的能量,疊加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爆炸,伴隨著爆炸產生強烈的閃光和巨大的雷聲。帶電云團的放電爆炸,就是我們看到的雷電現象。
那么,古代的避雷針長什么樣呢?
清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1688年),法國旅行家卡勃里歐列•戴馬甘蘭到中國游歷后,寫了一部《中國新事》。書里寫道:“當時,中國屋宇的屋脊兩頭,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,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,伸向天空。舌根連接著一根根細的鐵絲,直通地下。這樣奇妙的裝置,在發(fā)生雷電的時候就會大顯神通。若雷電擊中了屋宇,電流就會從龍舌沿線下行地底,起不了絲毫破壞作用。”
看到下面這張圖片上的龍首了嗎?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嗎?讓我為你揭開謎底:它是明代“避雷針”,叫避雷龍首,現藏于洛陽漢林古代珍藏博物館。
盛夏,雷電天氣頻現。起初,古人弄不清雷電是怎么產生的,看到雷電經常毀屋傷人,便認為“雷澤有雷神,龍首人頰,鼓其腹則雷”。
到了漢代,人們開始用唯物理論解釋雷電現象,盡管當時的理論不完全符合現代科學的觀點,但它破除了迷信,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。
人們的思想一旦解放,征服雷電的種種設備就陸續(xù)出現了。在建筑物上安裝避雷針,是最有效的辦法。
由此可見,中國古代建筑師至遲在17世紀后期就發(fā)明了避雷針,而西方建筑物是在18世紀后期才開始安裝避雷針的。
看到這里,你是不是為中國古人如此聰明而感到驕傲?